太陽能產業接連兩年受到挑戰,去年年中逢七七事變,本來今年政府訂定積極的計畫要「趕上進度」,但大環境又受到國內疫情爆發、中國上游原物料價格飆漲,暑假後又接連遇到中南部的豪雨影響施工,造成上半年安裝量也顯得清淡,相對下半年數個大型電站加速建置,有機會讓今年安裝量較去年提升,但仍有隱憂,恐怕讓今年安裝量出現負成長的窘境。
國內太陽能上市櫃相關的模組、系統業者包括茂迪、中美晶、聯合再生、安集、元晶等業者。
依估計,去年台灣太陽能系統安裝量約1.5GW,今年前6個月約800MW,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雖然各種材料價格飛漲,但在下半年躉購費率未降的政策下,國內安裝量應該不致於負增長。
元晶也認為,今年應該不致於會到負成長,但以去年1.5GW來看,今年恐怕也不會超過2GW;若依此預估,政府欲在2025年太陽能安裝量目標達20GW,然經過連續二年的新增安裝量都偏低表現下,壓力會愈來愈大。
在今年安裝量成長與否變數上,葉正賢表示,即將到來的明年度躉購費率審議,如果確定調漲,那恐怕會出現一波延遲掛錶潮,將大大影響今年的併表安裝量。
業者的擔心也是其來有自,因為今年的躉購費率FiT是用去年太陽能裝置的成本架構,但去年的成本相對低,所以今年的FiT也沒那麼優惠,不過明年的FiT若以今年大漲後的成本來計算,那麼明年的FiT有機會上漲,相對業者有可能將電廠延到明年再併網,以獲得較高的內部報酬率IRR。
葉正賢即認為,若要防止系統業者延後掛錶,造成今年的太陽能安裝量太低、甚至出現負成長的現象,那今年併網的電廠需要有更多的誘因刺激,誘因可以包括今年第四季掛錶的案場可以選擇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躉購費率,同時政府可以邀請銀行業者針對第四季掛錶者給與優惠融資利率等。
(作者 MoneyDJ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