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包含台灣在內,已宣誓在 2050 年完成淨零碳排為目標,不過台灣為半導體、電子產業重鎮,提高綠電使用、節能減碳的同時,也正面對產業轉型的挑戰。
為化解全球暖化危機,去年地球日總統首次在公開演說中承諾「淨零轉型也是台灣的目標」,今年 3 月 30 日行政院也終於正式公布「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針對報告環團也聯合提出建言。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共同籌辦「台灣淨零,尋路共行:台灣如何邁向淨零排放」線上論壇,包含 NGO、專家學者、綠能業者、立委、政府代表等,尋求社會對話。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談及台積電的進駐高雄製造部門轉型,提出高環境標準的企業進駐,對減少污染等環境改善有所幫助。台積電用電年增加 33.98 億度,占高雄市用電 11%、住宅用電 60%,雖然效率提高、能源密度降低,但總量還是增加,將來產業界需解決綠電哪裡來、廢棄物怎處理議題。
蔡卉荀認為,在製造部門許擴張下,如何達成淨零目標,需要有更明確的盤點和規劃,半導體業界也需要更長遠的水資源、電源與環境政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也說明,2050 年看似很遙遠,但對產業來講,其實 2050 就是明天,因為現在決定的製程都會一路影響到 2050 年,半數以上的耗能設備得在 2035 年進入汰換週期,因此未來 10 年的決策對達成淨零目標都非常重要。
他認為,產業轉型需要明確的經濟誘因,好比短期碳費、長期碳稅,並且上中下游一同並進,上游發展氫能基礎建設,中游制定效率標準、碳定價,下游可採用低碳原物料需求,尋找符合低碳標準的上游產業,最後串聯起來。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回應,減碳已經是企業要面對的真實問題,過去價格是影響市場運作最重要的訊號,而未來排碳也會成為影響企業投資的關鍵訊號。台灣包括鋼鐵業、石化業等難減產業如何減碳,半導體產業如何做到更好的物質循環,都會是政府未來規劃佈局的重點。
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出席論壇並回應,再生能源部分,民間社會模擬 2050 再生能源需達到 80%-90% 的占比,但目前政府提出的目標是 60%-70%,大幅發展再生能源的目標已經非常清楚,我們需要努力克服限制條件,這樣的願景才有可能達成。另外一大挑戰,是要保持電力的穩定性,儲能和電網的穩定是未來十年很重要的工作,如果沒有做好,推動再生能源會有更多挑戰,這是短時間內很明確要做的事情。
(作者 Daisy Chuang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